《分数乘法应用题》六年级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六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应用题》六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2.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口述第二组算式的意义。
2.列式。
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
这里的b,a,x就是什么?(单位1)
3.找出下列各句子中的单位1,再说明另一个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
提问:(3)题中怎样求甲?(4)题中怎样求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你认为应着重分析哪些已知条件?(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3)分组讨论这两个已知条件应怎样理解。
(4)学生口述已知条件的意义,老师板演线段图,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18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华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
师板演:
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所以小新储蓄的钱数是以谁为单位1?(以小华储蓄的钱数为单位1。)
怎样用线段表示小新的钱数?
生口述,师继续板演:
(把小华储蓄的钱数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求什么?(小新的钱数)
3.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能不能一步求出小新储蓄的钱数?(不能)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再求小新储蓄的钱数。)
因此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
根据哪两个条件能求出小华的钱数?
求出小华的钱数,又怎样求小新的钱数?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列式解答。
(3)口述列式,并说明理由。
求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为小华储蓄的钱
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为小新储蓄的钱数
(4)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你确定从哪些条件入手分析。
(3)小组讨论:分析已知条件并画线段图。
(4)反馈:请代表分析,并出示该小组的线段图。
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新的邮票数量是这样的5份。
均分成3份,小明的邮票是这样的4份。求小明有多少邮票。
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6)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出示21页的9题。
要求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再互查。
3.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对比练习。
(1)找出已知条件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4.选择正确列式。(小组讨论完成)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四)布置作业
课本20页第6题,21页第10,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例3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应用题》六年级教案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需要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加以解决。
例题是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总人数以及其中男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运动员人数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教材首先呈现一条表示运动员人数的线段,要求学生在这条线段上分别表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操作,一方面能使男运动员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女运动员的人数,可以先算出男运动员有多少人。当学生画图操作后,教材不在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解答。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中的数量关系都与例题相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例题所学习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瞧!岭南小学举办了学生运动会(媒体同
时出示例题文字)他们六年级有45人参加,其中男运动占5/9,谁能知道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 ……此处隐藏8433个字……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元)
(4)检验写答: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18╳ =15(元)
15╳ =10(元)
18╳ ╳ =10(元)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分数乘法应用题》六年级教案1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能够用线段图正确表达题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搞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谈话、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两道题你能否不计算就比较出哪个算式的乘积大?
为什么呢?
分5份后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当一个数乘以分数时求的是什么?
(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口述下列算式的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3.列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分析题意。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
①谈话提问:
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其中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是已知学校买来
那么它表示什么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均分成5份,吃了的占其中的4份。)
④那么我们应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
⑤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求吃了多少千克,是求哪部分?
3.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用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吗?
10054=80(千克)
1005求的是什么?再乘以4呢?
(2)刚才是用了整数乘除法的解答方法,怎样直接用分数计算呢?
所以把谁看作单位1?(100千克)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应怎样列式?
答:吃了80千克。
4.课堂练习。
队的有多少人?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画出线段图,解答出来。
(4)反馈。
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分析思路及解答方法。
是多少。)
5.小结。
刚才我们解答的两道题,都是已知单位1是多少,求它其中的一部分即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分析含有分率的句子,找准单位1,再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
6.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看看它与上面的题有什么不同?
(1)出示例2。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确定从哪儿入手分析。(小强身高
(3)分析、画图。
①你怎样理解这个条件?(把小林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小强的身高是这样的7份。)
②这道题中涉及到几个数量?哪几个数量?(小林的身高、小强的身高。)
③为了区别,画图时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先画谁呢?(小林的身高)再画谁呢?(小强的身高)怎样表示?
(4)看图列式。
少。)
②怎样列式解答?
7.改动上题,你能独立分析吗?
米?
(2)画图分析解答。
(3)提问反馈:
①把谁看作单位1?
②小林身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③求小林身高就是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课堂总结
例1、例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反馈
(画图,解答)
球价格多少元?
3.对比练习:
少元?
(五)布置作业
20页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例2的讲授,既要让学生明确两例题的区别,又要让学生统一到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变换关键句使学生灵活分析解答,易于学生把握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