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教案

时间:2024-04-29 10:55:29
化学教学教案(集合15篇)

化学教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

⑵、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

⑶、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单地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验介绍和思考,学会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今天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忆思考】

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

【总结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可以简单的介绍这些实验。)

活动二: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讨论交流】

生活、生产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溶液的用途?(化学实验中在溶液中反应可以加快反应;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医疗过程中的注射现象;鱼池中的鱼较多时用喷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浊液的形成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乳化现象

【讨论交流】

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回忆生活中使用洗涤剂的过程,讨论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总结交流】

共同总结乳浊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现象。(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活动四: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讨论交流】

根据教材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讨论“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区别?

【师生总结】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浊液”则是一种液体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溶解”与“乳化”是一种过程,具体区别如上。

3、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五:探究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教材第30页“活动与探究”内容,设计实验。

【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中第31页的内容,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扩散”和“水合”过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思考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中的“习题”内容:第1、2、3、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学完本节课,我们知识了哪些内容?

【拓展资料】

教材第31页的“资料”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33页“习题”第4题。

2、教材第32页的“家庭小实验”。

化学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3、认识物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设疑引导、变疑为导、变教为导的思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没有感光材料,我们就没法留下美好的回忆;没有高纯的单晶硅就没有今天的电脑;没有特殊的新型材料,火箭就没法上天,人类的登月计划也无法实现,因此说材料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从化学的角度来说,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那元素与这些材料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元素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板书: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一下问题

1、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哪些?

2、这类材料的特点有哪些?

讲解:

1、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无机非金属涂层等

2、这类材料的特点是耐高温、硬度高、抗腐蚀,有些材料还有独特的光电性质。

一、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一下问题

1、什么是半导体材料?

2、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能广泛使用?

3、现在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能广泛使用?

讲解:

1、半导体材料是指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材料;

化学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3.使学生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1.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2.酯化与酯的水解的条件差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此处隐藏23151个字……>

化学试题中,第(?)卷选择题起覆盖知识面的作用,第(?)卷非选择题起选拔和区分的作用。提高平均分的关键在第(?)卷不丢分,第(?)卷多得分。根据往年学生的得分情况,我认为多选题、综合实验题、有机信息迁移题、无机框图题、计算题是学生答题的难点,也是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第二轮的复习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精心研究历年高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综合实验题的思路分析”、“有机信息迁移试题的分析方法”、“无机框图题突破口的选择及综合分析”、“综合计算题的规范化要求及思路分析”、“计算型选择题的巧解妙解”六个专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还有专题试卷讲评。经过专题突破后,学生对重点题型必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模拟训练阶段

模拟训练阶段是高考的冲刺阶段。进入五月下旬,高考日益临近,各种信息和外地交换的试题及也较多,这时我便精心研究各地的模拟试题,分析各地的高考信息,研究新的高考说明,研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出六至八套模拟试卷,对学生进行高考前的模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同时查漏补缺,进行高考前的最后冲刺。

化学教学教案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展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

课堂流程:

一、情景暗示,导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

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几种?

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通过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与原有知识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许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蛋白质教学

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

学生: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蛋,是修补受损组织和生长的主要原料。

多媒体展示:

吸烟的害处

故事:美国曾经举行了一次吸烟比赛,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原因?

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致人死亡。

老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上台交流。

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鲜的鸡血。

糖类、油脂教学

其实在六大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讨论回答:

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

学生:家禽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后,毒素会积累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维生素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获取知识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三、知识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学科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多媒体展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交流,师生评价。

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结构”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回顾,重新审视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知识要点,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

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

2、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

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3、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课堂交流和谐有序

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涨。

4、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

5、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

1、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应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系统的联系和理解。

2、教师语言和表情需缺乏亲和力。

3、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力度还要加强。

4、课堂反馈要更及时准确,在学生的反馈中要充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化学教学教案(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