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常用技巧。
(2)初步了解一些比较特殊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项配平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技巧。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过程]
[引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些配平的技巧,学会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问题。
第一类:缺项配平问题
例1: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 KMnO 4 + □ KNO 2 + □()—□ MnSO 4 + □ K 2 SO 4 + □ KNO 3 + □ H 2 O
解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为锰和氮两种元素,则有
Mn +7 → Mn +2化合价降5 × 2
N +3 →N +5化合价升2 × 5
得:2KMnO 4 +5KNO 2 + □()— 2MnSO 4 + □ K 2 SO 4 +5KNO 3 + □ H 2 O
分析上述式子或得,由于生成物中多出了SO 4 2-和H,则反应物()内为H 2 SO 4,且系数为3,由此推知H 2 O的系数为3 。
所以答案为:2KMnO 4 +5KNO 2 +3H 2 SO 4 =2MnSO 4 +K 2 SO 4 +5KNO 3 +3H 2 O
[学生练习]
配平下列两个方程式:
(1)□ Mn 2+ + □ S 2 O 8 2- + □ H 2 O —□ SO 4 2- + □ MnO 4 - + □()
(2)□ Zn+ □ H + + □ NO 3 - —□ Zn 2+ + □ NH 4 + + □()
第二类:待定系数法:
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子转移较难弄清的情况下,可用待定化学计量数法解决配平问题。
例1:P 4 O + Cl 2 — POCl 3 + P 2 Cl 5
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某一反应物化学计量定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以a 、 b 、 c ……等字母表示,待定化学计量数的数目越少越易完成配平。
P 4 O + a Cl 2 —(4-2 b )POCl 3 + b P 2 Cl 5
第二步根据相等条件列出等式(设待定化学计量数时已用过的条件不能再用)。可得等式:
2 a = 5 b +(4-2 b )× 3(Cl原子总数相等)
4-2 b =1(O原子总数相等)
第三步解出方程组。得 a = , b =,原化学方程式可写成:
P 4 O +Cl 2 = POCl 3 +P 2 Cl 5
第四步将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改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4P 4 O +21Cl 2 = 4POCl 3 + 6P 2 Cl 5
[学生练习]
例2:根据反应S 2 O x 2- +Mn 2+ +H 2 O → SO 4 2- + MnO 4 - +H + 。解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反应中____________元素被还原。
(3)若电子转移仅在两种元素之间发生,已知1mol S 2 O x 2-共转移2mol电子,则 x =______ 。
解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较复杂,宜用待定系数法来配平。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
5S 2 O x 2- + (2 x -14)Mn 2+ + (3 x -16)H 2 O = 10SO 4 2- +(2 x -14)MnO 4 - +(6 x -32)H +
从离子方程式看,锰元素化合价从+2升高到+7,所以Mn 2+是还原剂。
必定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氢、硫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可能降低,只可能是S 2 O x 2-中的氧元素。根据题中条件,5mol S 2 O x 2-应转移10mol电子。根据已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可得:
5(2 x -14)= 10
解得: x = 8
所以答案为:(1)5S 2 O x 2- + (2 x -14)Mn 2+ + (3 x -16)H 2 O = 10SO 4 2- +(2 x -14)MnO 4 - +(6 x -32)H +
(2)氧。(3)8 。
[课堂练习]
1.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KMnO 4 +HCl — KCl+MnCl 2 +Cl 2 +H 2 O
(2)Cu 2 S+HNO 3 — Cu(NO 3 ) 2 +S+NO+H 2 O
(3)KMnO 4 +H 2 C 2 O 4 +H 2 SO 4 — CO 2 +MnSO 4 +K 2 SO 4 +H 2 O
(4)Fe(OH) 3 +NaOH+Cl 2 — Na 2 FeO 4 +NaCl+H 2 O
(5)MnO 2 +I - +H + — Mn 2+ +I 2 +H 2 O
(6)A n +B x - —B m +A x -
2.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Fe (OH) 3 + ClO - + OH - — FeO+ Cl - + H 2 O
(2)已知有3.21g氢氧化铁参加反应,共转移了5.42 × 10 22个电子,则 n = _________,FeO中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
(3)根据(1)(2)推测FeO能与下列哪些物质 ……此处隐藏967个字……>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
①操作方法;
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③总结实验结论;
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 3 +3H 2 ↑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 2 8H 2 O+2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 4 (g)+2O 2 (g) CO 2 (g)+2H 2 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 2 O(g) CO(g)+H 2 (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
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
(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
①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①能引起温室效应;
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
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 10 t
天然气储量/1×10 10 m 3
煤炭/1×10 10 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 / 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略